百乐博无数年轻人的第一笔巨额开支成就了这家公司的上市
栏目:公司新闻 发布时间:2024-02-24 20:16:15

  多年前,左晖不无苦恼地说,以后他的女儿写作文《我的爸爸》,可以写“爸爸是北京最大的中介头子”。

  他觉得,孩子可能不愿意说自己爸妈是干中介的。“我觉得很不容易,尊严离我们这个行业太远了。”

  作为链家董事长的他,是用了十余年时间,成为北京最大的中介头子的。而如今,链家系的自如、贝壳找房,又分别成为长租公寓和互联网平台的龙头企业。自如待上市,贝壳已经递交招股书,距离敲钟一步之遥。

  于他而言,倒不必忧心“中介”名头的尊严问题了,他的标签,即将成为数家上市公司的创始人。

  走到贝壳IPO这一天,不得不说,左晖长线布局、步步为营,眼光与战略意志至关重要。“我们对机会和捷径这种‘好事’有天然的排斥和厌恶感。”他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说道。

  他的老家在陕西渭南的一个小地方,从北京回家要坐绿皮火车,在西安前一站下车,但坐这趟车回北京时很难找到空座位。一次,他听闻姐姐和一个大学同学回京时,是坐着回来的,对此很好奇,便问人家,“为什么能找到座?”

  对方说:“大多数人一上车之后先往左拐,抬头看看,说那边吧。我永远都是从第一节上,往最后一节走,一个车大概11个车厢,1300多个座,每个都要看一遍,如果一个座没有就踏实了,但结果是每次都能找到。”

  而他本人的奋斗史与这个故事也有太多的相似性。他在房地产中介行业叱咤风云的日子里,恰恰凭借的,是抓住机遇,踩中每一次时代红利。

  从北京化工大学到中关村的距离是10公里,沿着北三环一路向西,年轻人骑车一小时抵达。

  左晖毕业的90年代初,这个起点和终点代表绝然不同的世界。在起点处,是足球场挥汗如雨的懵懂校园生活,在终点处,一个凌乱的城郊结合部,计算机软件淘金热蓬勃又魅惑。

  92年,他毕业时21岁,被分配到北京郊区的一家工厂。不过,左晖觉得“这不是我的舞台”。那时候,还是城郊结合部样貌的中关村,正迎来初代互联网的机遇,计算机软件公司兴起,吸引无数人下海经商。左晖跳槽到了其中一家公司做客服。他的主要工作内容是接电话、收集客户反馈。“刚接进一个电话,还没来得及说‘您好’,不到一米远的另一个电话又毫不客气地响起。”

  这样的工作状态,每天要持续11个小时,左晖一做就是三年。他回忆,“那段时间,整天耳朵里都是嗡嗡作响的声音,脑子里常常一片空白。”

  1995年,他选择跳槽去另一家软件公司做销售。当时,他和同事们准备了一份介绍产品的详细资料,三四个月时间没有假期。做完之后,左晖对比了同行做的资料,无比确信,自己这一份客观又详实,也会取得相应的市场效果。

  后来,他回母校向学弟学妹们传授经验,提起这三年时间,说的是“我已经毕业三年,这是一个大学生非常重要的三年,我终于找到自己的‘长’与‘短’”。

  他试图规避自己的短处,利用自己的长处——他擅长收集信息、降低工作中的不确定性。

  这一年,左晖25岁,依然喜欢足球,和大学好友相约北京先农坛体育场,一起看比赛。赛后,三个年轻人聊起了大学时代的约定——“25岁的时候出来单干”。

  说干就干,三人倒是痛快,每人拿出5万元,各自辞职,并且创立了新公司,门外汉们一起做起了财产保险代理,左晖任总经理。

  那时候的保险业入门之道在于保险法律条款,每到晚上空闲时间,左晖便细心研究平安、太平洋、人保等几大保险公司的理赔条款细则,从数万字里头找到最关键的几百字,企图挖出“陷阱”,吃透了各家理赔条款的优势和劣势、以及行业规则。

  三年后的1998年,国家对保险市场做出政策性调整,左晖撤出保险代理市场,获得了高于当年投入一百倍的收益。

  左晖北漂了12年,租过10次房子。作为曾经的北漂大军一员,他被房屋中介坑过。

  “光看房子就花了一个月,从报纸上、电线杆上找信息,联系业主看房,谈价格,最后办理房屋交割的手续更是麻烦,花了半年多都没有搞定。买卖双方都是两眼一抹黑,没有任何一个购房服务平台帮忙。”那段不愉快的看房经历,让左晖介意了很久。

  痛点,是所有生意存在的根源。多年后,左晖的校友程维,也因为北京打车费劲,做起了互联网改造出行行业的生意。

  但回看链家的发家史你不难发现,它的本质,依然是一部机遇与手段更迭的崛起史——足够商业百乐博,足够生意。

  链家诞生于2001年11月12日,这一天,链家的第一家门店甜水园店开业。现任大客户经理的王晓斌完成了链家的第一笔交易。他四处奔波,为邻居找到一个房源,这单1280元的业务,是链家和左晖的起点。

  相较于1998年成立的我爱我家,链家入场不算早,但左晖足够幸运。他抓住了每一个看见的好机遇。

  他以颠覆者的身份入局。当时,国家推出房改才两年,尚处于市场化早期,房产中介市场一片乱象,房虫肆虐,通过坑蒙拐骗挣差价的做法比比皆是。

  野蛮生长之中,左晖在办公室竖起了展板,表明原则“透明交易、签三方约、不吃差价”。

  那是2004年。两年后,建设部发布《中国房地产经纪执业规则》,以法规形式明令禁止中介吃差价——当一家公司倡导的规则成为整个行业的玩法,自然,先行者会受益。

  何况,链家本身也在快跑。2004年时,链家门店只有30家,当时北京市场第一的是中大恒基,直营连锁店有300多家,第二的是我爱我家,连锁店面为100多家。

  等到2005年,链家门店数就翻了十倍——那年,国家出台政策调控房价,楼市遇冷,左晖却逆势扩张,抄底门店。

  链家拥有了黄金十年。从2010年开始,链家在北京的市场份额就高达30%,老大的地位,它稳坐至今。

  老势力在谢幕。原本作为京城行业第一的中大恒基被法院认定为犯罪集团,轰然倒塌。头部的倒下,往往会带来整个格局的巨变,在任何行业,皆是如此。

  关于楼市的讨论热度,在2007年年底达到新高。年底的一场行业会议上,万科董事长王石被问到,“以广州为代表的一些楼市普遍遇冷,广州新建商品房的销售量下降严重,你是否认同楼市出现拐点的说法?”

  王石回答:“你问的问题和我们大会的主题没有什么关系,但是出于礼貌,我依然会回答你这个问题:是的”。

  楼市的光鲜外衣被撕开。2008年的金融海啸,更让楼市直接入冬。包括中原、我爱我家在内的地产中介纷纷“瘦身”求生,裁员、撤店、降薪成为行业常态——除了左晖。他不仅没有收缩,还盘了不少对手腾挪出的好店铺。

  王石的“拐点论”沦为笑谈。2008年,政府推出四万亿救市计划,房地产行业被救活,房价“拐点”在2009年出现——朝着与王石预测相反的方向,扶摇直上。

  同样扶摇直上的,还有左晖和他的链家。他用“真房源”建起了护城河,又从2014年开始密集融资,在一二线城市疯狂扩张。

  市场份额最大、坚持做正确而麻烦的事情,这样的故事,投资机构都喜欢。左晖的身后,陆续站了腾讯、百度、华兴、新希望、高瓴资本等资本力量。

  7月24日晚,贝壳找房公开递交招股书,拟在纽交所挂牌上市。关于此次募资用途,贝壳找房计划拿出30%用来提高大数据、人工智能、虚拟现实等科技应用;30%用来扩张新房业务;另有25%用于扩张新业务。

  这家成立于2018年4月的平台,脱胎于链家网,你可以把它理解为房产中介领域的“淘宝网”。如同淘宝在早期遭遇的不顺,贝壳找房一度也引发了行业联盟,被竞争对手抨击“既想做裁判员,又想当运动员”。

  它的盈利情况也不乐观。2017-2019年,贝壳净亏损分别为5.38亿、4.28亿和21.8亿,三年累计亏损超30亿元。

  但对于左晖而言,这是必须要趟过的路。线上化和数据化,最终解决的是交易效率问题。

  其中有让链家成为世界范围内非常优秀的数据科技企业,如今看来,贝壳是“数据科技”愿景成功的第一步。

  另外一个愿景是,“在租赁领域,我们希望推动的事情是让租房子成为一种可选的生活方式”。这是曾经作为北漂一员最直接的理想了。

  1、《链家的链式扩张:左晖及他的公司的野蛮生长》,谢思聿,中国企业家杂志

  4、《500亿高空,背负贝壳左晖腾身一跃》,地产大漫线、《中介风云:左晖与姚劲波的百亿美金豪赌》,郭一刀、李越,银杏财经

  注:作者系新浪创事记常驻作者。你还可以在大风、企鹅、头条等平台找到我们。